憑空產生的程式碼

最近學生報告了一篇有趣的論文。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系統 CodeConjurer(程式碼魔術師),說的是可以憑空產生的程式碼。你會想,這怎麼可能?

它的原理很簡單,首先各位都知道 google 搜尋引擎可以去找全世界網頁的資料,其實還有許多是針對程式碼的搜尋引擎。例如 Merobase。研究團隊利用 Merobase 到一些 opensouce 的地方(例如 SourceForge)找程式碼,程式設計者只要寫出你想要用的物件的功能(也就是定義他的介面),CodeConjurer 就幫你找出一些可能的軟體元件,你可以進去看裡面的程式碼檢驗是否這就是你要的元件,如果是的話,可以馬上下載並整合到你的專案中。這無疑的可以幫你節省一些時間。

當然,光是透過介面的定義就認定該原始碼就是你要的可能會有些風險。為了進行 semantic check, CodeConjurer 也與 JUnit 作整合,開發者在使用這些元件前應該先透過 JUnit 確認元件的 semantics。

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可行的話,第一個要擔心可能是老師們,因為抄襲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,學生可能越來越不寫程式。但從軟體工程的角度來看,這不失為是一種 code reuse 的發展趨勢。在防堵學生抄襲的同時,老師們也需要教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套用正確、合適的元件來增加軟體開發的效率。

留言

  1. 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,學生如有此本事,老師其實不必擔心,也許應該高興,我認為這是software reuse的一種,不過條件是,不能違反著作權,這一點才是要注意的地方,學生"copy"來的程式,是否適用於專案,至少他們必須看得懂這些程式,而且也必須了解專案需求是甚麼,不過"copy"來的程式如有幾十萬行,即使semantic check沒問題,要保養這些程式碼也不太容易,除非能將得來的程式碼反工程(reverse engineering)成為較高抽象層次的表示法,如model之類,我不知研究團隊有沒有在研究,例如MDA技術,要將程式碼反工程為PIM,只不過說說而已,一般說來並不可行(not feasible),我不知其他技術是否有此本事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就這篇文章的內容來看,作者提出的架構是在 open source 之上,所以應該不會有違反著作權。另外也著重在元件的重用,而非大程式的複製。Reverse engineering 個人認為很難的技術,主要是因為他必須要將複雜的東西拿掉,變成較為簡易的 model, 這一點如果沒有人介入實在太難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CMMI是什麼?

CRC cards - 非正規物件導向發展技術

課程改進